拍摄地点:崔寨街道崔寨管区集中办公点
拍摄内容:十个村子建成“板房阵地”
(相关资料图)
“中午我要出去办事,可没口福咯!”
6月30日中午11点半,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崔寨管区的集中办公点外,一位村干部碰上了正要去做午饭的几位“大厨”,不无遗憾地开起了玩笑。
其实,“大厨”们都是各村值班的村干部。他们在这个起步区发展建设过程中临时搭建起的“板房阵地”里,吃“大锅饭”、议群众事,工作、生活中“亲上加亲”。
每顿六块钱吃上“大锅饭”
“你们看看,冬瓜切这么厚行不行?”“这是谁带来的粉皮,真薄、真脆!”“咱再去烧几壶热水,一会儿炖菜用。”
中午11点半,村干部们到了下班时间。他们从二层板房里的办公室踩着吱吱呀呀的楼梯出来,到几十米外的一处小院备菜。四五个人分工协作,进程格外快。不一会儿,大冬瓜切块装进大盆、鸡腿反复冲洗干净、粉皮掰得大小适中……这天,“大锅饭”吃的是冬瓜炖鸡腿,再掺上些弹牙爽滑的粉皮。
“从2019年开始,崔寨管区的十二个村陆续拆迁,原来村‘两委’的办公室都没有了,所以十个村的干部来到这个板房集中办公,轮流值班。”福星村村主任孙琳琳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,一边介绍起这处“板房阵地”的由来,“加上管区的工作人员,平时至少有十几个人在这儿吃午饭。大家提前一天在群里报名,每人交6块钱餐费,谁顺路谁采购,谁有空谁做菜!”
从今年1月有了“大锅饭”,福星村党支部书记邱春霞总算告别了凉烧饼。“我们跟村民一样,拆迁后都搬到了别处,回家吃饭不现实。”邱春霞说,自己折腾倒是没啥,就怕有村民午间回来办事找不着人,所以大家从前来值班多是从家带几个烧饼或是一桶泡面,一到冬天,烧饼格外干硬。这样的日子,最早搬来的蔡马村村干部,已经过了三年多。“自从做上‘大锅饭’,幸福指数一下就上来了,人少的时候炒个素菜,人多的时候炖点肉,都能吃口热乎的!”邱春霞告诉记者,端午节时包粽子、夏至中午捞凉面,大家都特别开心。
记者看到,做饭的露天院子是原村里一处卫生室留下的,只在煤气灶上方用木板搭了棚子,为锅灶、调料遮风挡雨;院子里没有水龙头、没有电,涮洗食材、锅碗瓢盆都要到十几米外的路边水龙头;菜板、菜刀洗干净,就用塑料布包起来……村干部们的幸福感,很简单。
守住阵地心就不会散
这天负责掌勺的,是邱洼村村书记邱立波。焯好水的鸡腿肉下锅煸炒,花椒、生抽、老抽下锅激发出浓郁的香气……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、守着旺旺的炉火,邱立波的汗水流到了眼睛里,却在大家的夸赞中十分享受——“让我掌勺,说明我做得香嘛!”
没一会儿,两口大锅盛着香喷喷的冬瓜炖鸡腿,被搬到“板房阵地”走廊的桌上,当天在这儿值班、开例会的二十多位村干部拿上饭盒排起队。崔寨管区党总支书记魏睿晨给大家打菜,一勺一勺满满当当,再配上馒头,就是令人心满意足的一餐。
“其实在补偿款发放完毕后,村民的办事需求不多了,但也少不了盖个章、签个字。保留这处集中办公点,是为了给村民提供方便,也是为了留住一个阵地。”魏睿晨告诉记者,留住阵地,大家的心就不会散,还给村民办成了不少事儿——
由于涉及大面积的征地,地上附属物的补偿成为村民和承包方的争议焦点。为了保障村民利益,更为了避免在项目落地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影响施工,街道组织村民清理不规范合同,给村民避免了总计上亿元的损失;大面积村庄拆迁和征地后,各村集体都产生大量征地补偿资金,合理有效管理使用这些资金,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、保障群众长期收益,事关农村长期发展和稳定。街道推行大额资金管理制度,把本金进行存储,给村民每年发放利息,保障长期收益,受到了村民广泛认可……这些事项的落地,多亏了有了“板房阵地”,村干部、党员、群众一同投票、议事,让村务公开、公正。
“起步区发展日新月异,村干部也要进步。集中办公能够互相协作、增进交流、取长补短、共同进步,更好地完成工作。”魏睿晨说。这一点,在此办公的年长村干部深有体会——年轻村干部懂电脑、懂网络,理解材料、文件更迅速,他们的分享,提高了各村的工作效率。
十个村建成“板房阵地”。
即将告别 迎接发展新使命
“三年前的崔寨,村庄刚拆除不久,黄河国际会展中心还在打地基,还有些老街巷;三年后的现在,大批产业建筑和安置区拔地而起,会展中心快落成了,那么壮观……”
说起这几年崔寨的变化,村干部们感慨万千。他们是被起步区发展影响、带动的普普通通的一员,也是曾为保障起步区建设彻夜不眠的先锋。吃着“大锅饭”、守着基层阵地,他们在三四年间日复一日的相处中,工作不仅取得了成果,更处成了兄弟姐妹。
魏睿晨告诉记者,崔寨安置二区规划安置房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,共能容纳居民2.55万人,是起步区至今为止最大的安置区。新楼房视野宽阔、室内采光足,厨房、卫生间装修干净整洁,与城市社区无异。根据计划,今年下半年,安置区就将迎来第一批回迁居民,各村村干部会提前搬到安置区办公,为回迁后的工作做准备。
这意味着,“板房阵地”很快就将完成使命。它是崔寨从发展之初到雏形初现的过渡性产物,也凝聚着起步区建设中的智慧和温情——集中办公提高效率、保留阵地服务群众、公开议事信息透明、“大锅饭”暖心暖胃……
“以后不再集中办公,我也会记住这段特别的日子,记住大家互相之间的鼓励和帮助,这也会是我以后工作中的动力!”“将来在现代化社区,肯定会面临转型中的新问题,我还会跟这些兄弟姐妹取经,大家一起进步。”说起今后,村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,有不舍,更有期待。
魏睿晨说,“板房阵地”会成为过去,但“大锅饭”式的基层治理的创新还要继续,“我们会跟上起步区发展的步伐!”
值班主任:李欢
作者: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张群
责任编辑:鞠月芹关键词: